一季度,商城县县委、县政府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的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,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确保了农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,收入、支出整体水平小幅提升,收支结构向着科学化、精细化发展。据住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显示,新口径计预不加权计算农民可支配收入人均6370.5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374.5元,增长27.5%。现金可支配收入人均6339.6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351.6元,增长27.1%。现金支出人均5709.4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89.9元,减少1.6%。其中﹕生活消费人均支出为4291.9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345.9元,增长8.8%。
一、工资性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长
一季度,农居民工资性可支配收入人均2550.4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397.4元,增长18.5%。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40.0%。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:受疫情影响,今年农村居民在家沒有外出务工人员增多,在本地上班务工挣钱人员增多,直接影响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。
二、 家庭经营可支配收入略有所增
一季度,农民人均家庭经营可支配收入1980.7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462.3元,增长30.4%,家庭经营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1.1%。其中:一产业收入人均523.8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378.3元,减少41.9%;三产业收入1457.0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840.6元,增长136.4%。1.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,助推冲刺全面小康建设。县委、县政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脱贫奔康为统揽,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方向,牢牢把握农民增收主题,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加快推进农业产品结构、产业结构调整,延伸农业产业链条,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,决战决胜脱贫攻坚,冲刺全面小康,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。2.生态绿色农业信息化发展,支撑农民增收新亮点。3.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增长。我县围绕“粮食增产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的基本目标,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,采取各种有力措施,以调整促发展。4.坚持旅游品牌战略,农旅深度融合,节会兴旅成绩显著。商城县坚持文化兴旅、文旅互动,加快“农旅融合”积聚农业发展新动能。
三、 财产性可支配收入有所下降、转移性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
一季度,农民随着医疗卫生、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和粮食综合补贴、农机具补贴、家电下乡、贷款贴息、脱贫攻坚工程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,农民普遍得到实惠,保证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。农民财产性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.6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28.9元,下降98.1%。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0.0%。转移性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.8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543.8元,增长42.0%。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8.9%。劳动力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,转移步伐加快,外出从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。
促进居民增收的几点建议
1、加强农村产业化,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门路。
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,从实际出发,深入研究每个乡镇、每个村适宜发展什么产业,怎么发展,进一步选优选准产业。研究市场需求,拓展销售渠道,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规模化水平,改变一家一户散种散养的传统模式。
加强科技攻关,优化利益联结,使农民更好地获得土地流转、务工、分红等多重收入。
2、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,确保农民务工就业。
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,占据可支配收入的大头,稳定就业对稳定收入至关重要,重点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积极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,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,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。
3、保持各类惠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
转移性收入是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,必须做好各类惠农政策持续稳定,切实做到已经实行的政策不变,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,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,确保转移性收入不减少。
4、抓好农业稳产保供,严厉打击扰乱市场行为。
2022年生猪价格出现波动,对居民生活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。猪肉消费占居民菜篮子比重高,其价格上涨不仅会加大居民生活成本,还会推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扬,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上升。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,但形式依然严峻。因此要加强市场调控,防止出现脱销断档、价格暴涨的情况。